白芨功能主治:收斂止血,消腫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傷出血,瘡瘍腫毒,皮膚皸裂;肺結核咳血,潰瘍病出血。
性味歸經:味苦、甘、澀,性寒,歸肺、肝、胃經。有收斂止血,消腫生肌之功,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、燙傷、手足皸裂、肛裂等。
藥典依據: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主癰腫、惡瘡、敗疽,傷陰死肌,胃中邪氣”。
《本草綱目》:“氣味 (根)苦、平、無毒。
藥方選錄
1、治療肺痿:白芨、阿膠、款冬、紫菀等分,水煎服。(《醫學啟蒙》白芨散)
2、治療肺痿肺爛:豬肺一具、白芨片一兩、將豬肺挑去血筋血膜、洗凈同白芨入瓦罐,加酒煮熟,食肺飲湯 或稍用鹽亦可;或將肺蘸白芨末食更好。(《喉科心法》白芨肺)
3、治療咯血:白芨一把、枇杷葉(去毛 蜜炙)、藕節各五錢。上為細末,另以阿膠五錢,銼如豆大,蛤粉炒成珠,生地黃自然汁調之,火上燉化,入前藥為丸如龍眼大。每服一丸,噙化。(《證治準繩》白芨枇杷丸)
4、治療瘰疬膿汁不干:白芨、貝母、凈黃連各半兩 輕粉三十貼。前三味,銼焙為末,仍以輕粉乳缽內同杵勻,抄一錢至二錢,清油調擦患處,用時先以槲皮散煮水候溫,洗凈拭干方涂藥。(《活幼心書》白芨散)
5、治療跌打骨折:酒調白芨末二錢服。(《永類鈐方》)
6、治療鼻淵:白芨末酒糊丸。每服三錢,黃酒下,半月愈。(《外科大成》白芨丸)
【土藥】:根莖治療肺癆病,咳血,便血,皮膚皸裂《土家藥》。[1] 塊莖:苦、甘、澀,微寒。收斂止血,消腫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傷出血,瘡瘍腫毒,皮膚皸裂,肺癆咯血,潰瘍出血,燒、燙傷。 |